在半導體測試領域,測試平台的材料選擇對測試精度和設備穩定性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相較於傳統的鑄鐵材料,花崗岩憑藉其優異的性能,正成為半導體測試平台的理想選擇。
優異的耐腐蝕性能確保長期穩定運行
半導體測試過程中,常會用到各種化學試劑,例如光阻顯影時所使用的氫氧化鉀(KOH)溶液,以及蝕刻過程中使用的氫氟酸(HF)、硝酸(HNO₃)等強腐蝕性物質。鑄鐵的主要成分是鐵元素,在這樣的化學環境下,極易發生氧化還原反應,鐵原子失去電子並與溶液中的酸性物質發生置換反應,導致表面快速腐蝕,形成鏽蝕和凹陷,破壞平台的平整度和尺寸精度。
相較之下,花崗岩的礦物成分賦予了它非凡的耐腐蝕性。其主要成分石英(SiO₂)化學性質極為穩定,幾乎不與常見的酸鹼反應。長石等礦物在一般化學環境中也表現出惰性。大量實驗表明,在相同模擬的半導體檢測化學環境中,花崗岩的耐化學腐蝕性能比鑄鐵高出15倍以上。這意味著使用花崗岩平台可以顯著減少因腐蝕引起的設備維護頻率和成本,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並確保檢測精度的長期穩定性。
超高穩定性,滿足奈米級檢測精度要求
半導體測試對平台的穩定性要求極高,需要對晶片的特性進行奈米級的精確測量。鑄鐵的熱膨脹係數較高,約10-12×10⁻⁶/℃。檢測設備運作產生的熱量或環境溫度的波動都會造成鑄鐵平台明顯的熱脹冷縮,導致檢測探頭與晶片之間產生位置偏差,影響測量精度。
花崗岩的熱膨脹係數僅0.6-5×10⁻⁶/℃,僅為鑄鐵的幾分之一甚至更低,且組織緻密,經過長期自然時效,內應力已基本消除,受溫度變化的影響極小。此外,花崗岩剛性強,硬度是鑄鐵的2-3倍(相當於HRC>51),能有效抵抗外界衝擊和震動,保持平台的平整度和直線度。例如,在高精度晶片電路檢測中,花崗岩平台可將平面度誤差控制在±0.5μm/m以內,確保檢測設備在複雜環境下仍能實現奈米級精度檢測。
卓越的防磁性能,營造純淨的檢測環境
半導體檢測設備中的電子元件和感測器對電磁幹擾極為敏感,鑄鐵具有一定的磁性,在電磁環境下會產生感應磁場,幹擾偵測設備的電磁訊號,導致訊號畸變,偵測資料異常。
而花崗岩屬於抗磁性材料,幾乎不被外界磁場極化。其內部電子在化學鍵內成對存在,結構穩定,不受外界電磁的影響。在10mT的強磁場環境下,花崗岩表面感應磁場強度小於0.001mT,而鑄鐵表面則高達8mT以上。這項特性使得花崗岩平台能夠為檢測設備營造純淨的電磁環境,尤其適用於量子晶片檢測、高精度類比電路檢測等對電磁雜訊要求嚴格的場景,有效提升檢測結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在半導體測試平台的建構中,花崗岩憑藉其耐腐蝕、穩定性、抗磁性等顯著優勢,已全面超越鑄鐵材料。隨著半導體技術向更高精度邁進,花崗岩在保障測試設備性能、推動半導體產業進步方面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發佈時間:2025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