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與精密陶瓷的差別

陶瓷與精密陶瓷的差別

金屬、有機材料和陶瓷被統稱為「三大材料」。 「陶瓷」一詞據說源自希臘文「Keramos」,意為「燒製黏土」。最初指陶瓷,近年來,陶瓷一詞開始用於指稱非金屬和無機材料,包括耐火材料、玻璃和水泥。基於上述原因,陶瓷現在可以定義為「使用非金屬或無機材料,並在製造過程中經過高溫處理的產品」。

在陶瓷中,以電子工業為首的各種工業用途都要求高性能和高精度。因此,為了與由粘土、二氧化矽等天然材料製成的普通陶瓷區分開來,它們現在被稱為「精密陶瓷」。精細陶瓷是指使用“嚴格挑選或合成的原料粉末”,透過“嚴格控制的製造工藝”和“精細調整的化學成分”製造出的高精度陶瓷。

原材料和製造方法差異巨大
陶瓷所使用的原料是天然礦物,精密陶瓷所使用的原料是高純度原料。

陶瓷製品具有硬度高、耐熱性優異、耐腐蝕、電絕緣性好等特點,其代表產品有陶瓷、耐火材料、玻璃、水泥、精密陶瓷等。精細陶瓷在上述特性的基礎上,具有更優異的機械、電學、光學、化學、生物化學性能以及更強大的功能。目前,精密陶瓷廣泛應用於半導體、汽車、資訊通訊、產業機械、醫療等各個領域。陶瓷與精細陶瓷等傳統陶瓷的差異主要在於原料及其製造方法。傳統陶瓷是將泥岩、長石、黏土等天然礦物混合,然後成型、燒成而成。而精細陶瓷則使用高度純化的天然原料、經過化學處理合成的人工原料、自然界中不存在的化合物。透過對上述原料進行配製,可以獲得具有所需性能的物質。此外,將製備好的原料通過成型、燒成、研磨等精確控制的加工工序,形成尺寸精度極高、功能強大的高附加價值產品。

陶瓷的分類:

1. 陶器與陶瓷
1.1 陶器

將黏土揉捏成型,在低溫(約800℃)下燒製而成的無釉容器。例如繩文式陶器、彌生式陶器以及西元前6000年左右中東和近東出土的器物等。目前使用的產品主要有紅褐色花盆、紅磚、爐灶、濾水器等。

1.2 陶器

燒成溫度比陶器高(1000-1250℃),具有吸水性,是上釉後使用的燒成品。例如SUEKI、RAKUYAKI、Maiolica、Delftware等。現在廣泛使用的產品主要有茶具、餐具、花具、磁磚等。

1.3 瓷器

瓷器是在高純度黏土(或泥岩)中添加矽石和長石,經過混煉、成型、燒成後完全固化的白色燒成品。使用彩色釉料。在隋唐等中國封建時代(7-8世紀)發展起來,並流傳至世界各地。主要有景德鎮燒、有田燒、瀨戶燒等。現在廣泛使用的產品主要包括餐具、絕緣體、工藝品、裝飾瓷磚等。

2.耐火材料

它由高溫下不會變質的材料模製和燒製而成,用於建造煉鐵、煉鋼和熔化玻璃的熔爐。

3.玻璃

它是由二氧化矽、石灰石、純鹼等原料加熱熔融而形成的無定形固體。

4.水泥

將石灰石和矽石混合煅燒,並添加石膏而得到的粉末。加水後,石子和沙子黏合在一起,形成混凝土。

5.精密工業陶瓷

精細陶瓷是透過「精選或合成的原料粉末,精細調整化學成分」+「嚴格控制的製造工藝」製成的高精度陶瓷。與傳統陶瓷相比,它功能更強大,因此廣泛應用於半導體、汽車、工業機械等各種領域。精細陶瓷曾經一度被稱為新型陶瓷或先進陶瓷。


發佈時間:2022年1月18日